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部分

將以上,悉數到得中軍大營,一起迎接詔旨。

那傳詔的樞密參謀,各人也不識得,只知道原本是西軍的一個副將,因為心思縝密喜讀兵書,前年新設樞密參謀司,便將他調了進去,此時品秩雖然不高,也只是與副統制相當,其實卻是天天伴在天子身邊,也算是近臣了。

見軍中將領到齊,那詔使先向岳飛微笑致意,然後便展紙開讀,他一口濃重的關陝腔,岳飛麾下多是中原人或是南方人,也聽不甚清,只隱約聽詔使道:“卿學深籌略,動中事機,加兵宛、葉之間,奪險松櫥之塞。仍俘甲馬,就食糗糧,登聞三捷之功;實冠萬人之勇。著賞綿旗一面,盤銀槍四支。”各人聽到這裡,俱是一楞。岳飛此次擊敗的雖然不是金兵,好歹也是攻城掠地,收復了幾十個州縣,擊敗了數十萬敵軍,俘獲無數,甲仗如山,怎麼皇帝對他的賞賜,如此簡薄。

岳飛本人也並不在意官職財帛,卻也很是意外,略一楞神,才伏地謝過皇恩,站起身來。

那詔使見眾將略有不平之色,展顏一笑,向自己身後一個禁軍軍官吩咐道:“來。取出綿旗,給嶽大帥看看。”“是,末將遵命。”那禁軍軍官顯然是出身上三軍,而且是關陝人士,身形高大健碩,滿臉精悍之氣,用關中口音答了詔使一聲,便由自己馬背行囊中取出一副綿旗。上前幾步,呈遞給岳飛。

岳飛看他一眼,只覺對方有些悻悻不平之色,他心中不解,一時也想不到是什麼原故,只得接過綿旗,扯開線縛,輕輕一抖展開。

他是面向諸將,手中的綿旗背面向著自己,綿旗一開。卻只見諸將都驚詫出聲。面露詫異之色。他心中一動,急忙將綿旗移動,自己去看那正面。一瞄過眼。只覺得一股熱氣襲上臉龐,心中又酸又澀,一時竟是說不出話來。

卻原來這綿旗上繡著“精忠岳飛”四個大字,是用端楷所寫,繡金的大字在陽光的折射下,熠熠生輝。

這真是難得的榮寵,有此一旗,當真是比那些財寶珠玉的賞賜,更加的難得之極。

那詔使見岳飛動容,不覺上前一步。向著岳飛含笑道:“陛下說,他手傷已久,不過此旗頒賜給大帥,需得自己御筆親書,寫的不好,大帥千萬不要嫌棄。”後頭地話,顯然是趙桓和這個近臣的玩笑話,也被他一五一十的搬了出來。

文心手打組祈禱手打,僅供試閱,轉載請註明,同時請支援正版。

聽得皇帝拿岳飛打趣,眼前諸將十個倒有九個沒有見過皇帝。只是各人對趙桓的敬愛忠誠之心,一點不比西軍將領稍弱,再加上岳飛在各人心中的地位形象,從來是剛毅嚴明,各人絕不會拿笑話往他的身上聯絡,此時聽的真切,都不覺轟然大笑,一時間只覺得與皇帝的距離,都接近了不少。

岳飛也是一笑,適才激動地心情稍稍平復下來,又仔細看了一眼那綿旗,雖然字型端正,不過筆鋒綿軟無力,算不得上乘書法,想起趙桓自幼就受太上皇言傳身教,一筆字畫在宗室諸親王皇子中僅次於鄆王趙楷,算得上是書畫大家,聽說在逃亡途中傷了右手,此時勉強用御筆親書,果然比往日差了不少功力。

只是越是如此,越顯此次御筆親書的誠意與皇帝對自己的信重之意,他心中感動,差點兒流下淚來,只得急忙背轉過身,屏息靜氣,等情緒稍稍恢復,才又回過頭來,向著眼前數百將軍,朗聲道:“諸將聽了,陛下親賜手書,許我精忠岳飛一號,我愧不敢當!擊敗李成算得什麼?唯有戰敗兀朮,恢復我大宋河山,迎陛下還開封舊都,我才敢把這旗掛在中軍營前!”

他此時已經理解趙桓為什麼要頒賜給他這面綿旗的用意,擊敗李成不過是個開始,皇帝對他寄有厚望,還要他再接再厲,擊敗南下金兵鐵騎,是以才如此勉勵於他。

岳飛話音一落,諸將自然鞠身齊諾,一起道:“末將等敢不以死效力,以報皇恩!”

詔使又笑道:“陛下賜嶽大帥如此厚賞,其餘各位將軍自然也各有厚賜,這裡就不一一向諸將宣講了,一會自然有人傳告給諸位將軍。”

各人此時已經知道,皇帝賜岳飛旗,正合大帥心意,而自己各人,也自然會有厚賞,當下又是齊聲應諾,聲音卻又比剛剛還要大上幾分了。

這倒也並不足怪,各人自然都是精忠報國,對國家與皇帝的忠忱之心無可質疑,不過人非聖賢,需要以物質加以激勵,也並不是什麼壞事。

當下交待以畢,岳飛知道詔使來自天子身邊,必定還有要事要與自己商談,當即遣散諸將,只自己相伴,將詔使迎入帳中。

適才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