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將至,令省官悉候於宮前。阿合馬遣右司郎中脫歡察兒等數騎出關,北行十餘里,遇其眾,偽太子者(王著徒眾)責以無禮,盡殺之,奪其馬,南入健德門。夜二鼓,莫敢何問,至東宮前,其徒皆下馬,獨偽太子者立馬指揮,呼省官至前,責阿合馬數語,(王)著即牽去,以所袖銅錘碎其腦,立斃。繼呼左丞郝禎至,殺之。囚右丞張惠。樞密院、御史臺、留守司官皆遙望,莫測其故。尚書張九思自宮中大呼,以為詐,留守司達魯花赤博敦,遂持梃前,擊立馬者墜地,弓矢亂髮,眾奔潰,多就禽。高和尚等逃去,(王)著挺身請囚。
《元史》的《裕宗傳》中也記載:“盜(指王著一夥人)知阿合馬所畏憚者,獨太子爾,因為偽太子,夜入京城,召而殺之”。種種記載,都講真金太子與阿合馬被殺案無牽涉。但是,“元之舊史,往往詳於記善,略於懲惡,是蓋當時史臣有所忌諱而不敢直書之爾”。其實,殺阿合馬的真正幕後指揮者,肯定是真金太子及其漢人高階幕僚,否則,張易那麼一個樞密副使級的高官不會參加此事(雖然《元史》稱其是被“矯旨”所騙);王著一個千戶,也沒那麼大能耐熟門熟路計劃周詳地殺掉當朝宰相。
真金太子之所以下決心殺阿合馬,也與這位權臣先前誣殺御史中丞漢人崔斌有關。崔御史曾上章彈劾阿合馬,阿合馬很惱怒,便公報私仇,把崔斌排擠出中央後,仍然捕風捉影尋個罪名置崔御史於死地,使得太子及其手下諸臣忍無可忍。所以,王著等人挺身而出,殺阿合馬事成或不成,均不會真正把真金牽入案中。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五百美女的“主人”:阿合馬(3)
大都亂起,中丞也先帖木兒跳上馬,“馳奏世祖”。當時忽必烈正駐蹕於察察腦兒,距上都不遠。聽聞自己手下“財神”寵臣阿合馬被殺,“聞之震怒”,即日回到上都宮城,下令樞密副使孛羅等人率兵飛奔大都,“討為亂者”。
阿合馬已死,王著被擒,剩下的高和尚等人本來就是棋子,很快被悉數擒獲。此時,忽必烈並沒有意識到阿合馬之死是真金太子及其漢人幕僚策劃,還令太子名義上主持會審王著案件。當然,太子本人不辦案,實際的主審官是孛羅。
孛羅不傻,自然不會跟“儲君”真金過不去,加上他自己也憎惡阿合馬的跋扈,心中對這位回回人的死亡,只有暗喜而已。
案件迅速得以審結,“誅王著、高和尚於市,皆醢之,並殺張易。”“醢之”,即把屍體剁成肉醬,此詔肯定是忽必烈親自指示,可見當時他對寵臣被殺一事的悲憤。而且,張易是否主動有預謀參加殺阿合馬行動,並無確鑿實據,殺掉如此高階別官員,實是老皇帝震怒下的詔令。
王著臨刑大呼:“王著為天下除害,今死矣!異日必有為我書其事者!”要仁得仁,可見王義士事前早已作好捨生取義的心理準備。王著被殺時,還不到三十歲。
阿合馬死,忽必烈“猶不深知其奸”,估計只是知道這位寵臣貪汙多,念其舊功,下令中書省不要深究他的家人。待孛羅面見彙報工作,忽必烈詢問案件詳情。孛羅對王著、高和尚等人之事簡略帶過,倒大談起審案間“訊得”的阿合馬罪狀情實。所謂“牆倒眾人推”,阿合馬已死,孛羅在推審中又深刻感覺到太子真金的傾向性,自然把阿合馬多年來的所為“實話實說”。這可不得了,聽完整件事情後,忽必烈激惱無比,拍案大怒:“王著殺掉他,幹得好啊!”
於是,忽必烈下詔嚴審阿合馬案,一定要把阿合馬黨人都從朝中清出。
抄家之後,金山銀山不說,阿合馬家裡有小妻五十人,侍妾四百多人。四五百美女,日御一人,這位西域回回一年也輪不過來。生於花剌子模的阿合馬吃羊肉長大,荷爾蒙水平高,性慾濃,加之印度、波斯等地的動植物春藥,使得他權力慾以外又添勃勃的性慾。其實,權臣家中的金銀美女不會招致忽必烈惱恨,阿合馬最主要的罪狀如下:
其一,阿合馬愛妾有一人名叫引住,家裡私藏兩張鞣製過的人皮,全須全尾,“兩耳俱存”,審問半天,也不知受害者是誰,引住招供說:“詛咒時,置神座其上,應驗甚速。”其二,一位陳姓畫師為阿合馬畫兩幅帛畫,“畫甲騎數重,圍守一幄殿,兵皆張弦挺刃內向,如擊剌之為者。”其三,有位名叫曹震圭的人為阿合馬“推算”過生辰,妄言休咎。其四,算卦人王臺判為巴結阿合馬,妄引圖讖,稱其有九五吉相。
忽必烈作為篤信密宗和薩滿教的蒙古人,最相信“怪力亂神”,認定阿合馬有詛咒自己早死之事。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