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部分

皇上聖明,徐相精明,哪個都不是傻的,焉能想不到呢?可是至此時,徐相仍然是穩穩的在朝中站班呢,這說明什麼?

徐相應該早已試探過皇上的意思了,是皇上奪情,而非徐相不守孝道。

既然皇上要奪徐相的情,那他方慎行就跟著皇上走。

故此,方慎行很光棍兒的出列為徐叄說情。

果然,明湛馬上借坡下驢,順勢道,“慎行說的是,現在戶部哪個離得開徐叄呢。換個新人來,朕用不慣。暫且奪情吧,戰事之後,不必講究太多。再者,淮揚徐家之罪,有叛國之嫌,雖與徐相無干。到底淮揚徐家戴罪之身,守孝?守什麼孝?”

“這等無法無天之徒,還配有人給他守孝?”

147、更新 。。。

淮揚徐家之所以會被載入史冊;倒不只是因為他們勾結匪類;偷燒軍糧;罪大惡極。

雖然在近階段看;徐家乾的這事兒就是死路一條。但是,從浩瀚的歷史中數一數;徐家雖惡,不過這點兒惡在歷史中;真不算啥。滄海一慄,還輪不到他老徐家遺臭史冊呢。

老徐家之所以引起史家的興趣,記錄這一筆;另有原由。完全是因為他們開創了守孝史上的一個先例:凡罪不容誅者,子弟不準守孝。

這是武皇帝的名言。

當然,武皇帝的話經史官一翻譯就格外的文雅了。具體當時武皇帝是咋說的,也有人曾記錄下來,譬如,許多年以後,方慎行為了出書圈錢,就以當事人的口吻具體完全再現了此段經歷。

但是,後人卻大都以為方慎行為了圈錢,筆不擇言,誇大史實,有給武皇帝的光輝形象抹黑的嫌疑。

因為在歷史中有著詳細的記載,且從武皇帝的生平中,我們就可以知道,武皇帝除了治國有道、愛民如子啥的,他還精通音樂,曾有著名的《帝王曲》留芳。更多的後世史學家以為,武皇帝無疑具有超一流的學識與眼光,所以武皇帝不大可能會說出像方慎行的書中所描寫的那些粗魯的話來。

方慎行此書雖然發行量極為不錯,但是,他因此書惹上了不小的麻煩,還被叫到慎行司喝了幾回茶。

當然,此是後話,暫可不提。

方慎行是個有爭議的人物兒,朝廷上看上他的人沒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