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
功過應明,恩仇不應太明。歷史上的例子很多。劉邦稱帝后,便開始分封王侯,他把姓劉的皇族分封到全國各地為王。堂兄劉賈為荊王,封弟劉交為楚王,封兄劉喜為代王,封他的私生子劉肥為齊王。又大封功臣,蕭何為酇侯,張良為留侯,陳平為戶牖侯,先後共封了二十餘人。其他有功的將領,日夜都在爭論誰的功勞大小,得不到結論。有一天,劉邦在洛陽南宮,從雙層道(複道)上遙望,見將領們三五成群地在洛水沙灘上聚會,劉邦問張良:“他們在談些什麼?”張良說:“難道您不知道,他們正在謀反!”劉邦說:“天下已經安定,為什麼還要反呢?”張良說:“陛下原來不過一介平民,靠著他們的效忠,才取得天下。而今,你當了皇帝天子,封的全是您的親屬和老友,殺的全是您的仇家。朝廷眾官員恐怕不再封賞,又恐怕久而久之,您想起他們先前偶然犯的過失而起殺機。所以,目前軍心不穩,聚在一起,密謀叛變。”劉邦大為驚恐,立即採用張良的計策,封了他平生最憎恨、最厭惡的雍齒為侯。將領們聞訊後大喜,互相說:“雍齒都封了侯爵,我們還有什麼問題?”一場由於劉邦以他愛憎為標準施行賞罰所釀成的朝政風波,就這樣暫時平息了。
陰惡惡大 陽善善小
惡忌陰,善忌陽。故惡之顯者禍淺,而隱者禍深;善之顯者功小,而隱者功大。
陰、陽:陰指事物的背面,這是不容易被人發現的地方,陽指事物正面,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
一個人做了壞事最可怕的是不容易被人發覺,做了好事最忌諱的是自己宣揚出去。所以做壞事如果能及早被人發現,那災禍就會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