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觀看,蟑螂沿著直道跑的速度更快。另一隻蟑螂在場加強了激勵因素,實驗蟑螂表現得更好。但是,在比較複雜的迷宮通道里,有同伴在場觀看,實驗蟑螂費盡力氣地掙扎前進,速度卻遠遠趕不上獨自穿越時的速度。
我並不認為了解社會壓力窒息現象會讓你喜歡上蟑螂,但它確實說明了自我表現的強烈激勵可能引起相反作用(它同時指出人類與蟑螂的某些重要相似之處)。事實證明,引發自我表現的過度激勵可能來自電擊、高額薪酬或者社會壓力,在所有的狀況下,人類與非人類在事關根本利益力求超常表現時,他們的實際表現似乎都比沒有壓力的狀態下表現得差。
金錢的壓力與心無旁騖的劍俠
這些實驗成果向我們揭示出想弄清楚激勵的最理想作用水平並不容易。如果考慮到具體每個人處理壓力的能力不同、任務的難易程度、不同的學習效果等,問題就變得更加複雜。我確實認為亞爾克斯和多德森最初提出的倒U型在一般情況下是正確的,但影響表現結果的還有其他力量。這包括任務的特質(任務的難易程度),人類的個體特點(最終結果在個人心目中的重要程度,他是否容易緊張),還有相關人對該任務經驗的特點(他在該任務上有多少經驗,或者他得心應手的程度)。從正反兩方面來看,我們有兩個發現:一個是激勵人的最佳機制非常難以建立,另一個是加強激勵並不一定導致最佳的成績和表現。
我想明確指出,我們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