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女兒上幼兒園,幼兒園的老師很無聊,經常比賽小朋友誰吃飯吃得快。他的女兒有一次拿了第一名受到老師的表揚很高興,但是明顯沒有吃飽,回來之後猛吃飯。他對女兒說:咱不要這個第一,咱比這個第一干什麼呢?記住爸爸的話,所有爭強好勝的,都是二流選手。
文章的最後一段話很經典:如果有一樣東西,你踮踮腳尖就夠著了,那就去夠吧;這叫做努力,叫做進取;如果非要跳起來才能夠到,就別費勁了,因為你努力著跳高,還是會落下來的,超出能力了,這叫勉為其難。
我馬上想到背書。新概念第二冊的全部96篇課文的背誦對於一部分學生來說,踮踮腳尖就夠了,而對於另一部分人來說,努力著跳高還是夠不著。我的要求對於一部分學生來說,明顯過高。
背書之道也就是做人之道。我個性是偏於倔強的,有時也比較固執。堅持並不是目的,為了堅持而堅持是不明智的,任何事情不應該死抱教條,而應當根據具體情形隨機應變。孟啟是一個十分有個性的同學,我和他相互都不十分了解,也許,他因為別的什麼事情對我有一些誤會呢,我要是堅持到底,結果反而可能招致怨恨。我忽然下了決心,準備接受學生的建議。
為了穩妥起見,我找了幾個學生了解情況,確實如孟啟所說,覺得壓力太大,背書實在枯燥無聊,最初還有興趣,現在則有些厭煩。我主意既定,遂找來孟啟、林巧二位班長。我說:
班長孟啟代表同學向老師反映情況,他覺得背書是有效果的,但是據老師調查,目前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背書通常應該在熟讀之後完成,但現在許多人讀都沒有細讀,就去背,有些人連文章的意思都沒有很好地體會,有些人連部分單詞的發音都沒有搞正確,這樣就失去了背書的意義;第二個問題:許多同學現在普遍覺得背書很枯燥,感到繼續背下去有困難,希望能增加一些背書的樂趣。老師經過慎重思索,決定採納大家的建議,把背書的制度做一些調整。你們有沒有具體的想法?
孟啟臉上露出欣喜的表情,他說,老師,背書對一部分人是有幫助的,因此他們仍然可以背書,而對另一部分人來說,讓他們讀可能會更好一些。
你的意思是……我看著他。
以前每篇課文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背出來方可過關,現在改為可以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還是背,並且不需要再有時間的限制,只需背熟即可;第二種是讀,但是讀的要求要高,我認為必須達到三個要求,一是時間,要在規定的時間內讀出,二是聲音,必須響亮清晰,三是發音,不能有一個單詞發音錯誤。兩種方式任選其一,老師覺得怎麼樣?
我連聲稱好。這個孟啟,真不簡單,原來對這個問題已經想得很透了。要是我早點遇事和他商量,或許背書的效果會比現在還好。孟啟的方案深得我心,就好像讓學生負重跑10000米,跑到7、8000的地方,大家快到了極限,幾乎要放棄,這個時候,如果把負的重卸掉,堅持到底便不再顯得困難了。
於是就這麼定下來。晚自修時我到班級裡宣佈這個調整,不出意料,果然大部分人都鼓掌歡呼。我讓孟啟定好每篇文章讀的標準,基本上是在他讀的紀錄的基礎上略加幾秒即可。這次調整讓孟啟活躍了許多。他一改這兩日的萎靡不振,轉而積極地讀起課文來。
我是一隻小小鳥(1)
六月十八日 星期五
今天是星期五,日記改得比較匆忙。昨天修改了背書的標準,今天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個背書的成果。它來自於易正寧:
我覺得我現在背課文已經有些走火入魔了,看到文章就想背了,下午放學後我進入了三樓圖書館,拿了一份當天的青年報,我一個人看著看著,由於今天青年報上的一則訊息特別引人注目,我看了好幾遍,可不知怎麼地腦海裡映現出了這些字,這種感覺已經無法用言語表達了,我居然把它背出來了,我太高興了,我居然會潛移默化了,背課文不斷提高我的記憶能力。
背書背到這種境界,也不枉我一番苦心了。
還有一名叫秦卿的學生表達了她的傷感,因為她要去日本,得提前離開,今天是她在集訓班的最後一天。
想想我這是最後一次寫日記了,心中竟有些不捨與可惜之情,想起當初還有些討厭寫日記,真是年少無知……剛開始享受起寫日記的樂趣時,又要走了……也許有人會說寫日記,哪裡都可以寫,可是我覺得這三週來寫的日記之所以讓我感到快樂,是因為這也不再是個人的日記,而是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