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召力的一位,與溫和的馬化騰、愛好技術的張志東相比,曾李青是另一種型別。
不過,在1998年秋天,激情滿懷的曾李青很鬱悶。深圳電信與賽格、特發聯合投資的龍脈公司走到了盡頭,作為龍脈市場部經理的曾李青遭遇了人生的最低谷,他思前想後,決定去找當時的深圳電信局局長許文豔,他想請許文豔幫他出主意,是回局裡好,還是就此離開電信局下海。曾李青的困惑是回局裡發展前途不大,離開又有些不捨得。許文豔幫曾李青拿定主意,以曾李青大開大合的性格,回局裡多少有些不合適,不如以向單位交錢的方式停薪留職下海,許文豔還推薦曾李青去找馬化騰。
其實,曾李青在此之前早就認識馬化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橋樑……當時深圳電腦協會的會長丁阿姨。丁阿姨和許文豔關係很好,經常要深圳電信出人、出場地、出錢、出資源支援他們搞活動,每到這種情況,許文豔就把曾李青派去。丁阿姨的丈夫和馬化騰的父親是同事,同為鹽田港的高管,丁阿姨的女兒也是馬化騰、張志東從中學到大學的同學,其中馬化騰與丁阿姨的女兒屬於青梅竹馬的朋友,大家經常開他們的玩笑,他們也曾經很正經地相處了很長時間,但之後的故事是省略號。馬化騰和張志東也經常被丁阿姨拉來當壯丁,所以三個人很熟悉。
曾李青記得他們三個人第一次就成立公司的事情見面是在深圳電信他那間小辦公室裡,他們簡單地分了下工,馬化騰負責戰略和產品,張志東負責技術,曾李青負責市場。
2000年,從湖南某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的李華是騰訊招聘的第一名外地大學生。他第一次來騰訊見到馬化騰的時候,大吃一驚,在他看來,他要進的這家公司的老闆更像是他的一位學長,他當時甚至認為,騰訊的另一位創始人曾李青才是老闆。當然,這只是李華的第一印象,真正的情況是馬化騰、張志東和曾李青都是老闆,而馬化騰是最大的老闆。
從外表上看,曾李青的確比馬化騰更有老闆相,兩個人個頭上相差無幾,但曾李青要比馬化騰富態得多,在穿著上明顯更商務一些,在語言表達和人際溝通方面也要強上許多。因此,每次兩個人結伴出去談商務合作,曾李青總會被人誤認為是大老闆,而外表清秀、給人大學男生印象的馬化騰總會被認為是公司的運營助理或秘書。
華南網際網路的*,時任廣東電信旗下21CN事業部高階經理的丁志鋒曾回憶起騰訊在最困難的時候求見21CN的情景:當時騰訊希望21CN收購QQ(更多是類似網易模式的僅賣系統),當時騰訊報價是300萬元,代表騰訊來談的正是馬化騰和曾李。不過,當馬化騰和曾李青兩個人走進會議室的時候,21CN的所有人都把曾李青認作了馬化騰,這很顯然是因為曾李青的派頭更足。即便是討論的過程中,曾李青也比馬化騰更具有攻擊性,更像拿主意的人。
除了比爾·蓋茨外,與馬化騰在氣質上接近的另外一位大人物是英特爾創始人諾伊斯(Robert Noyce)。本書作者之一的林軍很喜歡英特爾的天使投資人、也是英特爾創立之初的董事阿瑟·洛克對諾伊斯及其兩位創業夥伴摩爾和格魯夫的評價……諾伊斯:最具備遠見卓識,天生就有靈感;摩爾:科技天才,沒有任何的利己主義,是暴風雨的安居所;格魯夫:由技術專家轉換而成的管理專家,一個對機構如何運轉和如何相互作用十分痴迷的人,一個決定生活要儘可能豐富的人。馬化騰、張志東和曾李青這樣的三個人,是不是跟他們很像呢?
專才許晨曄和陳一丹
騰訊有5位創始股東……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不過,最開始是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三人全職,到年底許晨曄和陳一丹才加入進來。這也就是為什麼騰訊的創辦時間有1999年9月和1999年11月兩種說法的原因,9月的時候只有馬化騰和張志東,10月曾李青加入,11月許晨曄和陳一丹加入,並最終成立公司,清晰股份。
5個人一共湊了50萬元,其中馬化騰出了萬元,佔了的股份;張志東出了10萬元,佔20%;曾李青出了萬元,佔的股份;其他兩人各出5萬元,各佔10%的股份。經過幾次稀釋,最後他們上市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只有當初的1/3,但即便這樣,他們每個人的身價都還是達數十億元。
後來擔任騰訊資訊長的許晨曄,和馬化騰、張志東同為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的同學,與張志東一樣,許晨曄在深圳大學畢業後進修了南京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研究生,畢業後則進入深圳電信資料分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