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周鴻禕、馬化騰、楊元慶都嘗試過同一件事情……都想在門戶格局中取得一席之地,將流量領先的新浪和搜狐取而代之。Tom線上沿襲李嘉誠旗下Tom集團做大媒體集團的思路,王雷雷在2002年大舉投入、發狠要進“門戶前三”。備感Tom緊逼壓力的網易也一直沒有放棄趕超新浪、搜狐的努力,為此丁磊先後換了四任總編輯。2003年底開始,前雅虎中國總裁周鴻禕聲稱,要為“全球第一門戶”在中國奪回“應有的位置”。騰訊則幾乎在同時推出,馬化騰說得很明白:“我們會進入門戶前三,前三中有一家會是新浪,另一家我不知道是誰。”而比這還早三年,聯想和美國線上成立合資公司,為把燒成“中國版美國線上”準備了1億美元資金。

他們都是中國網際網路甚至IT界最厲害的角色,不過最後只有一個人成功了,這個人就是馬化騰。特別是在第29屆北京奧運會期間,騰訊的網站依靠實時彈窗搶速度和互動,取得很大的突破。 。 想看書來

沉靜型領導(2)

相對這些高調出場的群體來說,馬化騰是個另類,他從不發脾氣,為人儒雅,但每一步都有計劃。騰訊有集體管理的傳統,親情、友情多於上下級、鐵的紀律這些東西。女員工喜歡叫老闆“小馬哥”,男員工多叫他英文名Pony,是“小馬駒”的意思。

曾李青和本書作者之一林軍回憶起騰訊進軍門戶的舉動,開董事會時除馬化騰之外其他人都反對,理由是太多人失敗了,有風險,而且騰訊本身也缺乏人才儲備和相關傳統。馬化騰說服各位董事和總經理辦公室成員的理由很簡單:騰訊的核心價值是使用者,騰訊必須做一個使用者黏性超強的平臺,把這些使用者儘可能黏住,產生相互關聯,因此必須上門戶。曾李青在聽完馬化騰的這段闡述後用了“很震驚”這樣的詞彙,這位最早的騰訊創業*兼營運長在那一瞬間讀到了馬化騰身上的霸氣和野心……稱霸天下之氣和勃勃的野心。於是,曾李青投了贊成票,最後全票同意上門戶。

而上馬拍拍(騰訊的線上拍賣網站)的故事也幾乎如出一轍。最開始騰訊有一個企業級即時通訊的部門,不過做了一段時間發現,這個部門很尷尬,比如他們到一些地產公司和銀行去談合作事宜,發現這些公司的使用者都在用QQ,他們內部溝通本身就是在用QQ溝通,不需要什麼企業級的即時通訊來推動。因此,馬化騰和負責運營的曾李青決定停掉這個部門,去做新的專案。當時戰略發展規劃部門提交了兩個方案,方案之一是人才招聘,方案之二是線上拍賣市場。當時戰略發展規劃部門給的報告是這麼建議的:如果進軍人才招聘市場,投入不大,回報很穩定,但市場空間可見;如果進軍線上拍賣市場,必須要有大的投入,做長期消耗戰的準備,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市場。本書作者之一的林軍曾經詢問過起草這份報告的作者、時任騰訊戰略發展規劃部總經理的王遠,他回憶當時其實是建議上人才招聘的。不過,兩位老闆給出的一致意見是上線上拍賣市場,也就是後來的拍拍。馬化騰和曾李青給出的共同理由是:雖然線上拍賣市場意味著騰訊每年要投入數以億元計的資金,但能增加QQ使用者的黏度,能更好地產生使用者之間的相互關聯,所以做拍拍。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其實馬化騰內心是很高調的。他不滿足於龐大的QQ使用者群帶來的無線收入,不沉醉於虛擬交易服務帶來的創新性收入,不沉迷於休閒遊戲市場的絕對老大和在大中型遊戲市場的攻城略地,也不擔心在門戶和線上拍賣方面給其在行業樹立更多的對手。他內心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建立起屬於他自己能掌握、能操控的QQ帝國。

這樣的人,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透過QQ找到另一半

馬化騰是個網蟲。QQ一路殺過來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靠使用者的不斷認可和幫抬,因此,馬化騰本人對使用者體驗的重視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即便今天成為騰訊的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也都要每天上一個小時的網,用自己公司的產品檢驗使用者的反饋。

由於成天泡在網上,平時的馬化騰不喜歡也不善於和人交流。中學時青梅竹馬的戀人因為種種的陰差陽錯而沒能走在一起,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騰訊上下不少人都存在這樣一個擔心,那就是擔心馬化騰娶不到媳婦。但後來事實證明,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馬化騰本人是透過QQ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的,關於這個故事的版本有很多。

版本之一是,騰訊上市前馬化騰向投資者做路演,需要演示怎麼在QQ上新增使用者,於是馬